教练过程不是随意的聊天,而是一种结构化的谈话过程,同时,真正成熟的教练不会拘泥于这个结构的流程,而是一个与客户“共舞”而自然流动的过程。对于教练的初学者,掌握基本的教练的流程还是有必要的,这能避免被客户的“故事”所带领而迷惑。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教练模型。
GROW模型是最为经典的教练模型,是John Whitemore在其著作《Coaching for Performance》一书中提出的。IBM公司所推行的经理辅导下属所使用的模型也是GROW模型。GROW模型具体流程如下: Goal:目标是什么? Reality:现状怎么样? Option:有哪些选择? Way to go:具体行动计划是? 5R教练模型: 5R教练模型是Paul Jeong博士提出的,大体上可以看作是在GROW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了Relation(关系)。 Refocus:目标是什么(包括愿景和近期目标)? Reality:有什么困难? Relation:为什么重要?(与自己的关系) Resources:有哪些资源? Responsibility:如何承诺? ACE模型Dianne R. Stober博士于2006提出的教练模型,该模型结构如下: Awareness(GAPS): ·Goal & Value:目标是什么?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Ability:你有哪些优势或资源? ·Perception:别人怎么看你? ·Success Factors: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Choices:有哪些选择? Execution:你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S.C.O.R.E模型是Robert Dilts与Todd Epstein所提出的一个NLP技巧,比较适合解决某个问题。 Symptom:问题的症状是什么? Cause:有哪些原因? Outcome: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Resources:你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你达到目标? Effect:达到目标后有什么效果? 神经逻辑层次是Robert Dilts在Gregory 系统:这个目标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 身份:当你实现这个目标,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价值:为什么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 能力: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行为:需要做什么? 环境:什么时候?在哪里? 总体而言,尽管不同的教练模型之间有些差异,但大都具备如下几个共同的地方: 1、 目标导向 2、 引发当事人的觉察 3、 促使行动 教练技术体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最全面、最有效的关于个人成长、素质提升的管理理论,也是个人提升自我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把智慧传播出去,让我们帮助更多的人。 通过教练过程,当事人清晰自己的信念、价值观乃至身份定位。当事人更多的做与自己信念、价值观、身份定位一致的事情的时候,他/她会更多的感到成功满足,这是驱动当事人改变的深层原因。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教练的倾听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对当事人的好奇、关注、尊重、理解,对当事人是极大的支持与鼓舞,使得当事人更加有信心、自尊的愿意去改变。 当事人本来就具有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潜能和资源 通过教练过程,当事人扩大自己的认知框架,看到更多的选择,而潜意识自动放弃无效的选择而去选择更好的选择。 吸引力法则 教练是正向思考,关注未来,目标导向,从关注问题转变为关注自己想要的。当事人把焦点放在未来时,事情就越容易朝着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改变就越容易发生。 小的改变能带来大的改变 小的改变往往比较容易,同时能给当事人带来更多的信心。同时,从系统观的角度来说,小的改变最终能带来系统的大的改变。就像一个雪球从山上滚下,开始很小,然后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一场雪崩。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主题是改变,改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教练,就是让当事人看到他/她改变的可能性,改变的潜能与资源。 教练技术体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最全面、最有效的关于个人成长、素质提升的管理理论,也是个人提升自我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把智慧传播出去,让我们帮助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