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累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经常和孩子发生冲突,为孩子的叛逆而头痛,为孩子的未来而备感焦虑。于是我们带着各种情绪希望改变孩子却适得其反,陷入恶性循环。当我们穷尽各种方法要改变孩子而不得其所的时候,是否可以换一个视角,改变我们自己呢?” 我们改变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转型成为教练型父母,像教练一样“把一个有价值的人从所在地送往目的地”。 教练有三个功能: 第一,发现孩子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第二,和他就目的地(目标)达成一致; 第三,提供各种工具和方法协助他前往目的地。而这三个功能恰恰都是中国家长目前的短板。 第一,教练模式强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我是谁”,“我的特点和特长是什么”,而不是“我想成为谁”,更不是从父母的角度要求孩子“必须要成为谁”。以艺考生为例,今年百万艺考生中大部分人并非因为热爱艺术或有天赋而参加艺考,而是因为父母希望自己成为艺术家或者希望自己通过艺考提升上大学的保险系数。 第二,教练模式强调自愿性。教练与自愿被教练者在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是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一种控制关系。成年人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强烈反感被上级控制的,孩子同样也反感被父母控制。 第三,教练模式强调孩子是主体,重在基于“我怎样来帮你”的思维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潜能。显而易见,教练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代替队员,他只是对运动员进行理念引导、技术指导、纪律训导,成绩要靠运动员取得。教练型父母聆听的时间多,说教的时间少,和孩子关系密切,积极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实现个人工作目标。 父母的角色扮演是有境界之分的。 第一级是愿意支付教育费用并且有支付能力; 第二级是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自己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 第三级是和孩子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来理清孩子的优势和发展目标; 第四级是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去学习和提升自己; 第五级是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楷模;而最高的境界是,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自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练型父母将成未来趋势,您是教练型父母吗?您做好准备了吗? 有些人不喜欢学习, 有些人不屑于学习, 有些人不舍得学习, 但是,有很多东西, 不学习你知道吗? 你可以选择自己去摸索,但你要知道,你摸索的成本=提不上去的业绩+流失的人才+失去陪伴的妻儿+正在老去的父母+自己被拖垮的身体。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他不去医院,他的成本就是自己的生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