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讨论一下收获。
第一个问题,收获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收获就是享受自然的恩赐,你不管哪个行业,你都会利用太阳,利用空气,虽然太阳从来不跟各位收费,人类一直在这么做。其实人类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智慧的结晶。比如说古人就知道不能涸泽而渔,你要把鱼全打光,以后就没有鱼了,现在有生态理论专门研究这个东西。
人类到今天为止不是做得那么好,大量的沙画什么意思?你过度利用了自然界,生态逆转形成的危机其实影响所有行当,增加行业成本,这里头有很大的学问,抽象起来看就是任何资源它有一个存量,存量流量之间你要有一个度,没有度就没有可持续。
我们实际上还没有把人类传统的智慧很好的吸收到当中来,你看中国就是要急,要快,要大,不知道度。收获理论最重要的是告诉你有度,太快整体来说反而更慢,你会栽下去,你会不可持续,这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关于生态的理论。人类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单纯靠自然界的恩赐。
第二个收获理论跟农业有关,农业是高附加价值率行业,现代工业很少有几个行当可以跟农业比,为什么?农业是大量利用自然率的,春天种一颗籽,秋天可以收一大把,那个投入产出就惊人,我们有几个行业投入产生有1万倍?
所以农业这个领域不是注定就是传统的,现在最高的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大量的现代人类智慧放进去,但是农业里头最基本有一条,就是你不能看见收获你就很激动,你看我们所有的商业界的活动,整个灯光打的就是收获,马云马上上市了,全球追着报导,他投入的时候我们多少人注意?王健林攻城略地,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家喻户晓,他的春天是什么时候,他第一个把住宅和商业搞到一起的时候多困难,没有人相信。团队也不太相信,银行也不给钱。
上次一块走进华为,我们现在这个学习注意力偏多放在收获上,可是农业文明告诉我们,没有耕耘不会有收获,学习的重点是放在人怎么耕耘上,你不能看到它成功了,收成的报表出来了,财富效果出来了,就很激动。马云也好,乔布斯也好,小米也好,王健林也好,他们最值得学的是他们春天在干嘛,春天怎么想问题,怎么下决心,怎么付出超常努力。我希望岛邻里要有这个风气,注重春天,注重耕耘,不要那么太注重收获。
还有一条,我也认为是收获理论当中的重点。你春天播了,你要给它个时间,没有时间是最愚蠢的增长方式,因为时间就是利用自然力,有空气、阳光、光和作用它就长。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但是你可千万别天天在那创新,创新是播种,你得让它长。很多企业家朋友说焦虑,很多岛邻很焦虑,我听完这句话我就开始焦虑了。你一个主意行还是不行,你要有个时间,当然一直等下去也不行,咱们达成一个妥协,你给它一个最小的检验时间,过了这个时间不理想或者没出籽那我就再来新的。
刚才刘积仁董事长讲,创新后面你还要有耐心,你怎么知道这个行业模式行还是不行,然后就不断开会,不断说这个跟不上你就永远跟不上了,每天处在末班车效果当中,没法检验你春天做的决定,春天种的东西秋天不收获,你不能说团队,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我种一个籽长出来5个,明年长10个,你就有底气了。
我们大概因为穷了很长时间,耽误了很长时间,急是对的,但是你再急,你在具体做事的时候,特别是企业的事,你要有一个时间。利用时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战略,就是利用自然率,利用整体国民经济的力量。中国这些年很有意思,宏观看怎么看也不差,现在新常态7.5,可是企业噼里啪啦倒下去那个多,为什么?我的看法,很多企业不知道利用国民经济这个力量。中国市场13亿人,经济全球第二大,每年涨7.5,你跟着它走一年就是7.5,平均值。如果你再有一点独到性,有一点新的东西,不能着急的。
第三条收获理论。跟农业不同,工商业的收获理论还有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不是完全凭辛苦的,种什么?要在市场里定位,消费者需要什么,你能不能做?有没有别人能做?所以柳传志老讲,一个事情你要把它吃透。我们现在花在吃透的决断能力上面的,这个投入不够。
我们是个后起大国,着急,我们的应试教育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个对商界做决定是不利的。互联网是不得了,你看见鱼很好你赶快回去织网,你光讲互联网这个层次,在我看来,距离开企业做决断应该还差好几层。
宗毅是岛邻,做热水泵已经做得非常大了,它领头网络效果里关键一个词就是有临界点,一过临界点就成倍涨。所以为什么叫互联网思维,你第一个阶段给它降价了,甚至免费,就是去谋求超过那个临界点,到这个时候,那个成长性会直线冲上去。互联网之前的产业就有这个现象。
现在很多人说互联网时代,这是人类重大的技术进步,但是人类过去也有过重大技术进步,火车发明的时候不得了,可是随着临界点普及了以后,谁都利用火车运输了,你有什么特别的吗?为什么互联网对大家形成冲击,它就是过了临界点了,你跟不上,那确实要被淘汰,但是你跟上了就无忧吗?工商时代的春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决定,种哪颗籽,这个决定做错后边全错,你加上时间它也是错。这个是跟农业文明不同的。
第二条工商业的收获理论非常重要,你要知道整个市场在往哪里走,然后要回答一个问题,你在整个这个里头有什么特别的,这个是农业文明时代很少的。请各位千万注意,你答案一样,行为一样,你就是过度竞争。我们这个国家最大的问题现在就在这里,你看官员,都在同一个地方开会,读同一个文件,穿同样的衣服,想法都是一样的。企业界好一点,但是还不够好,我们独到性的东西不多,这是我们今后5年、10年、15年要努力的方向,要改变这个状态靠什么?你不能再凭成本最优去取胜,你要有点独到性,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做品牌,首先你思维上就要有个性。
昨天晚上我讲了几句话,好几个人都说,周其仁讲守住、守住,千万别,有的人说我就不守住,也许是另外一条路。千万不能说有个权威,有中央声音,有一致的意见,然后就做出一样的东西来。我们现在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在我看来有缺点,其实有很多商业模式是供你欣赏的,不是供你照搬的。
我每次见刘东华,我就非常欣赏,为什么?我永远不会变成他,他是老怕人太少,我是老怕人太多,我从来没打算把我变成刘东华。你一定要找你适合的,越适合你,实际上竞争对手就越少,因为你很特别,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这个特别性发挥到极致,然后你下了功夫,这个事琢磨透了,做了决断不要随便变,要给它时间。地平线上露出来的东西你要包容,但是不等于你马上要采取行动。吸收天下的精华,但是你要尽可能找到那个独到的东西,给它时间,给它成长过程,给它检验过程,然后它会增加你的自信心。
当然,今天讲的这个收获理论,主要是针对我们企业家朋友。整个国家宏观层面,你要收获,你要有公正的环境,谁的付出谁能得到,不维持住这一条,这个国家没有人愿意好好投入,不是国民性格天生缺陷,是我们这个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的结果,这也是收获理论宏观环境的问题,但是我讲的主要是微观,给自然界产出的量之间要有度,然后要高度关注春天,关注投入,见贤思齐,你总有你的特点,要深思熟虑到底种哪个籽,然后一起来探讨时间对我们做决断的影响,不要那么急。
所以最近不是讲新常态吗?新常态首先要有新的心态,不要14%调成7%大家慌了神了,7是很高的增长率,美国100年的平均增长2%到2.5%,但是你不要来回折腾,因为我们不是像30年前那么穷了,我们有理由、力量来维持跟这个发展阶段,跟未来15年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那个企业家心态。要更有一点底蕴,要更有一点长远,要更愿意让时间来检验我们在创新当中,结合自己实际得出的企业发展战略。
我相信,今后5年、15年,中国这个发展,这个收获会有很好的新的一季,这是昨天晚上我讲的判断。要在这一季不掉下来,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今天建议的,各位研究研究收获吧,既然我们都对收获有兴趣,而我们所有在座的收获就是国家的收获,就是中国的收获,就是中国人的收获,一个国家起来就是这么一步步起来的,谢谢各位!
---------------------------------
问:我们真的很焦虑,原因很多,比如大环境的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特色的,比如说国有银行,还有几张大网,几种垄断,比如两桶油的挤压,让我们感觉到心理特别不平衡。昨天晚上听了您座谈以后的一些观点,我们感觉到好像春天来了,请问教授,是不是民营企业开始准备反击了呢?
周其仁:像这种国家大的环境的变化,一定要尺度拉长了看。为什么邓小平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受教育的机会?我老实讲,没有邓小平的改革,中国就是一个大的朝鲜,有什么不同?说不让你办你就不能办,可是今天你看看,百分之五六十的GDP是民营企业创造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就业是民营企业创造的。
邓小平当年退下来时讲过一句话,改革开放变不了,它得人心,多少人从改革开放当中得到益处,这是这个国家决定性的东西,现在回看邓小平,就我们这一代人,当年不在北京城做决定,不恢复高考,怎么弄?哪有77、78级?今天你一看77、78级第一批的留学生,全是在各个领域起作用的人,这些人能反对改革吗?能不呼吁你继续改革吗?农民包产到户会同意你退回人民公社吗?不可能。
“反击”这种词,我建议不要用,它不是武斗,不是阶级斗争,国有的、民营的,你不要说有些生意就不让你做,开放一起做,都可以创造财富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它也有一部分是国有企业,问题是比例、板块、游戏规则,你把这个弄顺了就行了。
我们在国有企业里也有非常厉害的人,也有非常能干的企业家,比如马蔚华,你要说他没有能力,招商银行搞的不好,这个就不客观,而且你说“反击”到底是干嘛的?我是同意柳传志的,在商言商,你这个行业里头有很多法律问题,很多公正性问题,很多新的游戏规则问题。
现在,倒一个官,一批企业跟着倒,倒一批企业,再倒一批官,我们至少有一群人要脱离这个状态吧?再退一步讲,少做一点吧。提前5年做5年后的事情,你对5年后的中国要有一个八九不离十的估计,道德什么水平,官商什么关系,法治大概什么水准,略微提前一点,太超前也不行。
整体来说,民营企业在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当中,这个机会在增加,现在很多至少政策上都宣布开放,欢迎大家进入,这在10年前,15年前难以想象。我相信,如果大尺度看问题,10年以后中国会更加不得了,7.5%的增长连续10年本利浮收。
12年企业家俱乐部开会,我发过一次言,高速增长下来(企业)就是很难受,成本顶住你,债务顶住你,不良资产顶住你……所有经济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山高的时候月亮很小,所有问题都埋在里头,经济一定有波动,低的时候就石头出来了。
我的观念,高和低各有各的用。低,是提高国民企业素质的时候,高是长量的时候,任何有机物不能只长量不提高素质,素质不提高体重上来就非常危险。所以低潮的时候,冬天的时候这是企业发展必经的环境。当年潘宁就讲过这个话,冬天投资,就是所有人说不行的时候投资,问题是你有准备吗?如果你被上一仗打的债务快要顶死了,现在你要准备跑路,下一波跟你就没关系了。
中国还有成本优势,当然我们跟发达国家的人工还有差距,但你看15年,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独到性优势要发挥出来。独到性优势,美国的企业就有这个本事,在全球性危机面前,虽然大银行关闭,但能冒出苹果这种公司,让全世界排队买它的手机。这一点中国公司要好好学。
在有些情况下,我不大主张企业整天听什么形势,虽然有时经常有人讲国民经济,我希望至少咱们岛邻机构以后少请我去讲什么国民经济形势,没有多大意义。咱们谁查全国平均气温?你查懂了又怎么样?你把这些查完就别出门了,有时候那些东西不重要。
倒过来看,你们手上有很多信息很重要,我看着都替你们可惜。我访问上海港务局,你听他讲15分钟话,比看那个统计报表管用的多,往欧洲发的装船量怎么变动,往美洲发的怎么变动,一目了然。今天全球化大量贸易,这个船的变动是最灵敏的经济走势、动向。
大学教书的人,我们真是不知道多少,经常拿出去充数,去讲国民经济怎么样,怎么可能。我跟你们讲讲北大学生怎么样,可能比较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