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小寒后的第一天,与前几日相比,天气稍稍转暖。今天要去扶贫帮困,正如今天的天气一样,大家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早上八点半,大家准时集合,开始搬运救助物资。按照计划,我们兵分两路。我一行10人北上赶往汶上、梁山、嘉祥;其他人南下奔赴微山、鱼台。
一天下来,我们辗转走访了十几家,一路所见所闻令人感慨良多。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许你不会相信,时至今日,依然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许你认为这些应该发生在上个世纪,发生在遥远的山寨里。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他们就在你的身边,甚至就是与你相距不远的邻居。其中有几家,让人难以释怀。 在第一站——汶上县南站镇姬村,我们见到了辛延志老人。他今年72岁,无儿无女,独自一人住在四周墙体裂缝的土坯房里。20多年前由于肺发炎未能及时救治患上肺气肿,每到冬夏倍受病痛折磨,尤为煎熬。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在屋里土灶旁做饭,炉烟味很重,正对门的大桌上凌乱放着各种药盒。当我们的志愿者提醒老人屋里烟味太重对他的肺病不好时,他很是无奈的说厨房也快塌了,屋里做饭虽呛但能暖和些。在跟他攀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人有几分薄田,平时的生活来源就靠地理的粮食和每月50元的低保。自己虽然早已参保新农合,但因为无人照顾不能住院并不能享受这样的惠民政策,医药费自然无门报销,而微薄的收入也并不足以支付他常年打针吃药的费用,日子过得捉衣见肘。 寅奶奶的床 86岁的寅奶奶 根据同行的女孩蓓蓓提供的信息,我们又来到了相隔不远的寅寺镇东石楼村寅翠平老奶奶家。寅奶奶今年86岁,左眼白内障,看不清东西,但身子骨硬朗,不糊涂,精神也不错。奶奶一面招呼我们进家一面念叨自己老了不中用,还要麻烦大家关心。热心的乡亲们也都跟了过来跟我们聊起奶奶的情况。曲溜拐弯,我们顺着一条羊肠小道,来到了寅奶奶家。 跟周围整齐规划的房屋相比,这更像是一个废弃的旧宅子。半截矮墙勉强围起来一个院子,院子大门破旧的只剩上面一块木板,下面是空的,普通成人可以任意出入,门鼻上歪歪的插了块木条,算是把看家的锁,预示着这里还有主人。院子里的偏房早已塌掉,奶奶住在正房最东面的一间。房门顶上没有窗户,屋内没有通电,又黑又冷。靠近门口的蜂窝煤炉子旁炉灰已经堆得老高,床上的一床薄被也脏破的不成样子。我们打开了炉灶上的锅盖,里面只有大半块干馒头,估计是早上剩下的,这也就是奶奶一天的伙食了。在场的乡亲们说起老人的情况无不摇头叹气,一位大娘说起来直掉眼泪,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却也难挡严寒,屋里冷的晚上睡不着觉,年近九旬还要去那几分田里劳作,邻居帮衬着收点粮食,低保跟救济加起来每月不到100元,因为无儿无女,没有一个亲人,平日里就靠自己拖着年迈的身躯步履蹒跚的去买点油盐酱醋茶。看到我们送来的被子、粮食、油、米,奶奶一个劲儿的感激,不免老泪纵横,在场的我们也很是心酸。一路匆忙,大家都没有带包,临走之时我们凑了100块钱塞给老人,希望她去换件棉衣挡挡严寒。
(责任编辑:admin) |